電光源的發展史
時間:2020-12-19 14:17 來源:未知 作者:shenming
發展歷史
18世紀末,人類對電光源的開始研究。
19世紀初,英國的H.戴維發明碳弧燈。
1879年,美國的T.A.愛迪生發明了具有實用價值的碳絲白熾燈,使人類從漫長的火光照明進入電氣照明時代。1907年采用拉制的鎢絲作為白熾體。1912年,美國的I.朗繆爾等 人對充氣白熾燈進行研究,提高了白熾燈的發光效率并延長了壽命,擴大了白熾燈應用范圍。
19世紀30年代初,低壓鈉燈研制成功。
1938年,歐洲和美國研制出熒光燈,發光效率和壽命均為白熾燈的3倍以上,這是電光源技術的一大突破。
1940年代高壓汞燈進入實用階段。50年代末,體積和光衰極小的鹵鎢燈問世,改變了熱輻射光源技術進展滯緩的狀態,這是電光源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。60年代開發了金屬鹵化物燈和高壓鈉燈,其發光效率遠高于高壓汞燈。1980年代出現了細管徑緊湊型節能熒光燈、小功率高壓鈉燈和小功率金屬鹵化物燈,使電光源進入了小型化、節能化和電子化的新時期。